何謂「輸尿管鏡」?

顧名思義,就是一種可以進入輸尿管的極細內視鏡,長度約50公分左右,可以從尿道經由膀胱進入輸尿管開口,再逆溯輸尿管而上。輸尿管鏡的直徑大約0.2公分左右,它的管徑就好比『原子筆芯』般粗細。輸尿管鏡使用的是光纖,醫師可清晰的看到輸尿管的內部,了解是否有狹窄、結石或腫瘤的存在。

●若遇到較狹窄的部位時,可以使用一條很細的汽球擴張器,放到狹窄的部位加以撐開,方便輸尿管繼續向前行。

●如發現輸尿管內有結石,可以使用鈥雷射光纖或氣壓式震動的探子,將結石擊碎,再使用一個網狀的器械,將較大的碎片取出。

●若發現有疑似腫瘤時,也可以使用切片鉗夾出組織,送去病理檢查。

●若懷疑輸尿管內有病變,也可以沖洗輸尿管及腎盂,將尿液送病理科進行細胞學檢查,看看是否有癌細胞存在。

何謂「輸尿管鏡碎石術」?

這是一種內視鏡手術,體表沒有傷口。透過輸尿管鏡的操作找到結石之後,可以利用鈥雷射或氣壓式震動等工具來加以擊碎。研究顯示:鈥雷射(Holmium: YAG)是目前碎石的最佳工具,因為它可以把結石打得像沙子一樣細,但幾乎不會傷到輸尿管壁,成功率與安全性高於舊式水解電擊(EHL)碎石術。

經雷射碎石後,再使用結石網來清除較大的結石碎片。之後如有必要,醫師會選擇在體內放置一條雙J型輸尿管導管,一端勾在腎臟,另一端勾在膀胱,以確保因結石阻塞的輸尿管立即恢復通暢。這條藏在體內的『雙J導管』通常放置一個星期到一個月,必須由醫師評估之後回到醫院移除。

「輸尿管鏡碎石術」的成功率為何?

手術成功率取決於結石的大小、成分、部位、以及輸尿管本身的結構。一般而言,下段輸尿管結石的成功率為98~100%,上段輸尿管結石的成功率為85~90%。然而,若病患有先天性輸尿管狹窄、扭曲、瘜肉、發炎等情形,就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。因此當輸尿管先天結構的問題(扭曲或狹窄)導致輸尿管鏡無法順利在輸尿管內前進時,醫師不會勉強而為,會先暫停手術,以避免對輸尿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。

輸尿管結石要用「體外震波」碎石還是「輸尿管鏡」碎石?

其實輸尿管鏡處理結石是愈來愈普遍的方法,隨著科技的進步,輸尿管鏡碎石手術的結石清除成功率高於體外震波碎石。例如:下段輸尿管結石採用「輸尿管鏡」碎石的成功率為98~100%,但體外震波碎石術的成功率則不到60%。這是因為有時輸尿管長出瘜肉包住結石,即使結石不大,體外震碎後還是排不出來,必須用輸尿管鏡才能取出。

一般而言,若希望一次療程就清除結石,建議選擇「輸尿管鏡」碎石;若排斥麻醉或無法住院,則建議選擇「體外震波」碎石。

 暫時性血尿是常見的併發症,但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。其餘詳見手術前說明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宗佑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